
地 址: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科學大道
聯系人:韓經理
手 機:15136275698
微 信:15136275698
網 址:www.hgksw.com
高架橋鋼箱梁墜落事故配重鐵砂引起重視
隨著城鄉一體化的進程,城市空間不斷擴大,立交橋、高架橋不斷增加,高架橋體施工安全問題顯得十分重要,在南京就發生了一起高架橋鋼箱梁墜落事故。
2010年11月26日晚上8點30分左右,南京在建高架橋的一段4m長的匝道,從10m高的鋼筋混凝土橋墩上整體墜落下來,砸在了地面上。當時高架橋鋼箱梁上正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,橋面上、橋下均有施工人員,7名工人隨傾覆的鋼梁一同從10m高空墜落,高架橋下有3人受傷。
據在工地做輔工的賈師傅回憶說,“當時有7人正在橋面上施工,橋下有3人負責看護模板等材料,自己準備休息時,令人驚恐的一幕發生了:正在作業的橋面突然發出‘吱吱呀呀’的異響,然后就如同電影慢動作一般,鋼箱梁往右傾斜。上面的工人大喊‘救命’,有的想抓住邊緣,有的試圖往其他另一跨橋面上跑,可最終都沒有成功”。賈師傅告訴筆者,慢慢傾倒的鋼箱梁連帶著橋面上7名混凝土工,在翻轉180°后,發出“轟”的一聲,重重扣在地面上,地面上的3名工人被飛濺的水泥塊砸中,受了傷。
事故專家組查閱了相關設計文件和施工資料并對現場進行了勘察,分析事故產生原因如下:設計文件要求工藝流程為“安裝支座→頂升落梁→澆筑壓重鐵砂混凝土→完成橋面施工”,但鋼箱梁吊裝完成后,鋼箱梁支座處沒有注漿錨栓,梁體與橋墩之間沒有有效連接,鋼箱梁兩端也沒有進行澆筑壓重鐵砂混凝土,導致鋼箱梁處于不穩定狀態,當工人聚集在橋面某一側澆筑防撞墻混凝土時,產生不利的偏心荷載,導致鋼箱梁整體失去平衡,最終傾覆。
“兩端沒有有效連接,在鋼箱梁處于不穩定狀態的情況下,施工人員怎么敢貿然在橋面上澆筑防撞墻呢?”這應是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,經過細致分析,原來在事故的背后,還有其他的原因值得我們反思。
施工單位私自更改施工方案
橋面配重要求為鐵砂混凝土(其密度為2.8~6.5t/m³),混凝土總方量不大,施工方案要求分次對支座配重,而混凝土公司不愿意分次攪拌鐵砂混凝土,施工方為趕工期,私自更改施工方案,且未經過計算,未報審送批,未征求設計部門的意見,盡管工程師知道這樣做不符合施工規范要求,但認為不致于發生那么大的事,因而盲目行事,最終導致事故發生。